从特区到示范区 深圳为何又一次被委以重任?

发布时间: 2019-09-09

  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后,深圳为何又一次被委以重任?原因可以用深圳的三方面领先概括:改革开放意识领先、发展领先、创新领先。深圳“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也是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历了众多不破不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神,对金融危机等的应对更彰显出了其超前意识。作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更具无限创新活力。发展意识在先,深圳无疑能担当好先行示范的角色,成为国际标杆辐射全球市场。


  在科技方面,深圳一直以来都走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沿,同时,深圳高新科技实验室及科创企业众多,创新产业背景雄厚,其对外来人口兼容并包的政策也为自身积累了大量创新人才。


  在经济方面,深圳发展水平领先。2018年,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横向比较,深圳人均GDP比两地人均GDP均高出40%左右。凭借多种政策优惠,深圳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市场机制已较为成熟,与港澳、国际等更大平台对接具备优势,无疑是与国际对标的最好选择。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将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长期目标,并进一步发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继续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成立100年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即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深圳的“三个领先”为前提,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亮点有三:


  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第一站,是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示范区。


  深圳前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未来整个珠三角的中心,将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除了大力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之外,还要积极促进制度性开放的实践。当前,深圳前海自贸区主要探索并推广了投资及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多项制度创新经验,为企业提供了涉及税收、咨询、办工程、法律等多方面的智能化“大服务”模式,值得全国自贸试验区进行学习和借鉴。


  制度性开放是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和公平的开放。在这一方面,深圳不仅着力推动三大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开放,而且在注意效率优先的同时,也兼顾公平,包括在规则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外资企业等不同的市场主体都一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这也体现了深圳精神与包容性发展的理念。


  深圳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也十分注重推进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发展。深圳不仅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方面先试先行,推出跨境贷、跨境资产转让等跨境金融政策,还允许外汇收入运用于境内股权投资,并进一步扩大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工作。此外,深圳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人才培养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二、打造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深圳要着手建立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高地,不仅需要扩大对外开放,还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目标。


  可以看到,深圳已经集聚了一批充满活力、创造力的企业,例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和大疆等。这与深圳政府的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息息相关。近年来,许多科技孵化器在深圳成立,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来支持孵化器和创业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为高科技企业创业者提供了便利与支持。此外,深圳为促进金融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还通过各类奖励措施,鼓励许多国际国内知名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落户。


  深圳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的包容性,对企业和人才的包容也推动了激发了全市创业创新的动力。尽管深圳本地知名高校不多,但每年仍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来到深圳发展。一方面,深圳市政府在人才落户、购房和个税等方面都出台了优惠政策,提升了高层次人才的定居意愿;另一方面,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以及便利的公共服务、健全的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等措施,都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和市民的幸福感。


  科技是深圳作为高质量发展高地、走在全国前沿的两大优势产业之一。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将为隐私保护、数据产权机制以及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创新。


  三、助推粤港澳地区共同发展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战略地位的提升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多方面配套建设、共同发展的重要助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从《意见》中可以看到对创新的鼓励和发展基础的夯实,以及对粤港澳内在联动的注重。首先是鼓励区域合作制度创新,深化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等措施将促进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发展和与国际间合作。其次,在科技、金融领域保护和鼓励创新,以深圳、广州、香港、澳门四个核心城市为支点,随着大数据中心的建立,粤港澳地区将逐步实现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国际化平台;金融领域跨境监管制度等创新则推动着内地资本市场与港澳、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


  再次,民生格局得到完善,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医疗、求学等民生待遇提升,鼓励高校办学有利于推进深圳与港澳高等教育资源、人才互动流通,展开深入合作。最后,《意见》中对深圳国际标杆城市的战略定位有利于深港包容性发展、优势互补,促进深圳与香港金融对标,也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了条件,以深港联动带动大湾区经济发展。


  随着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地区硬件建设、软件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引领下将朝“国际+”的高度迈进,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在产业、金融、科技领域走在世界最前沿的“湾区经济”区靠拢乃至竞争。


  总之,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举措,无疑如投石如水,将激起层层涟漪。在铺就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等诸多宏图之时,深圳自身在经济、法治、民生、文化、环保各领域的发展工作也得到了详细部署。随着改革工作一步步落实,用好长板、弥补短板,深圳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将显著提高,达到全球领先地位。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一方面将通过地域性辐射带动起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如与广州、香港、澳门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另一方面,其领先经验将作为我国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全球的宝贵参考,在复制、推广过程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从而辐射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辐射全球。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佟可涵、张彤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鲍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