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土拍与贸易战对撞,竟是如此因果相成!

发布时间: 2019-06-26


整个六月份以来,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震动行业的有24日史诗级拍地大战,与前段时间的贸易战持续加码。看似毫不相关的时间,其实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今天投资部总经理杨创慧先生(Anson)会给我详细解读这些大事件背后深层次的联系。

 

  1.  贸易战是长期事件。从历史经验角度来看,霸主国家压制新兴国家是西方世界的传统,从过去英国压制美国,到后来美苏争霸,甚至广场协议,这是历史的经验,这次贸易战也是体现之一。市场上有许多人抱着“双方试探,和平解决”的看法,期待市场重新大幅上行,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本轮贸易战最后双方握手言和,在底下仍旧暗流涌动,较量从未结束。


  2. 国际市场变得谨慎。在贸易战的较量中,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也有部分美方企业听取美国政府意见退出中国市场,导致近期商办物业的空置率有所上升,压力逐渐体现。同时,在贸易战的阴影之下,之前大举进军国内市场的国际资本变得谨慎起来,投资频率显著下降。


  3. 大湾区投资白热化。在不安因素影响下,资金都倾向于低风险的避险资产,这进一步拉大了顶级资产与次级资产的投资热度,使得国内房地产投资呈现两极分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重点区域持续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本,近半年的投资热度同比大幅上升近16%。

 

在此次贸易战之下,最受瞩目的城市必然是深圳,甚至有人戏称这是“粤海街道办与美国的贸易战”,可见深圳这个小小城市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力。在本轮贸易战中,各地的房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唯独深圳,市场始终保持乐观的趋势,以致于出现了6月24日的史诗级拍地大战:


“6月24日下午3点开始, 37家房企在土拍交易厅上演了近3小时的土拍大战,包括电建地产在内,越秀地产、龙光、中海地产以及平安不动产脱颖而出,各摘得一宗住宅用地,成交总价224亿元。

 

据获悉,参加宝安尖岗山龙华光明1号光明2号坪山地块的房企或联合体分别有11家、11家、13家、23家以及13家,缴纳保证金超过1100亿元,这意味着很多房企不止参与了一宗宅地的拍卖,甚至有房企报名参与了5宗地竞拍。”

 

一直以来,深圳的土地供应都非常紧缺。2015-2016年两年间深圳共出让7宗住宅用地,2017年只推出一宗住宅用地且“只租不售”,2018年共出让10宗住宅用地。这次拍地对于各大房企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本次拍地大战中,除去令人震惊的各项数字,有一些点值得我们注意:


  1.  项目限制。本次竞拍创新设置了“单限双竞”的要求,这一妙招同时保障了房企收益、人口刚需和城市人才政策三方的利益,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举措。


  2. 外地房企。此次深圳拍地许多非深圳本土房企集体亮相竞价,其中透露的信息是行业内部一致的认为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是国内最值得进入深耕的市场之一,是各方对于深圳资产价值的认可。


    同时,由于“单限双竞”,使得这些项目的利润空间不如以往项目大,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机会,让外来的房企一个扎根深圳的机会。深圳现在已经是备受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市场,未来的竞争必定越发激烈,大步迈进的砸钱拿地的方式在深圳已经是过去式,未来土地供应与限制也势必越来越紧,想要在此扎稳脚跟,最好还是从已有的项目入手,精耕细作,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以此扩大影响力与市场的认可度。


  3. 土著焦虑?在土拍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各大地产频道的记者都曾对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深圳本土开发商要怎么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我认为本土房企对比外来者,有着三大优势,一是项目储备,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本土的房企土地储备仍然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在未来几年里依然会有稳定的项目持续入市,即使本次没有拿下项目仍旧不影响企业日后的运营布局;二是本地公关运营。除去出让的新地,深圳另一个重要市场是旧改,深耕本地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最早的的时间点获得旧改的一手信息,这方面本地房企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三是品牌效应,许多深耕本地市场的房企早已建立起品牌口碑,在此次拍地中,有许多房企也都选择了双方甚至多方合作开发,其中部分考量就是基于这一点。